防控基孔肯雅热一问一答

2025-08-03 15:18  

1.问: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答: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2. 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传染源为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3.问: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答: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目前荆州市的伊蚊为白蚊伊蚊。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4.哪些是基孔肯雅热的易感人群?

答: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5.问: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多长时间?

答: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

6.问: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基孔肯雅热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7.问: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

答: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8.问:基孔肯雅热发生重症病例多吗?

答:本病重症少见,但境外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时有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要加强病情监测,警惕重症病例发生。

9.问:防控基孔肯雅热最核心的措施是什么?

答:核心防控措施就是:1.个人做好防护: 避免被蚊子叮咬。2.灭蚊:灭蚊的主要措施就是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是控制蚊子的源头。3.阻断传播链: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防止蚊虫叮咬病人后再去叮咬他人。

10.问:作为个人,如何“做好防护”避免被叮咬?

答:使用物理屏障: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儿和病人),蚊帐可浸泡杀虫剂效果更佳。

减少户外暴露: 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黄昏),尽量减少这个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穿着防护衣物: 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使用驱蚊剂: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喷洒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宁(IR3535)或柠檬桉油(OLE)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11.问:灭蚊为什么要“清除积水”?具体要怎么做?

答:因为伊蚊在水中产卵、繁殖。清除积水就是直接捣毁它们的“老巢”!

翻盆倒罐: 彻底清除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等处的闲置容器(如盆、罐、桶、缸、废旧轮胎、泡沫箱等)中的积水。

管理储水容器: 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花盆托盘)要加盖或严密封闭,或者每周彻底清洗、换水一次(破坏蚊卵和幼虫)。

疏通沟渠: 保持排水沟渠畅通,不积水。

填平洼地: 填平房前屋后、庭院内的小型洼地、坑洞。

管理水生植物: 家中水养植物要勤换水(最好每周一次),或者改沙土养植。

处理垃圾: 妥善处理废弃的瓶、罐、塑料袋等垃圾,避免形成积水。

12.问:为什么说“阻断传播链”很重要?怎么阻断?

答:因为蚊子叮咬了处于病毒血症期(发病初期)的病人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这只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就会传播病毒。

早发现、早就医: 如果出现突发高烧、剧烈关节疼痛/肿胀(尤其手脚小关节)、皮疹、肌肉痛、头痛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去过疫区,要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早报告: 医疗机构确诊或疑似病例后,会按规定向疾控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

早隔离治疗与防蚊:病人应尽量在装有防蚊设施的室内休息和治疗。在发病最初的几天(通常是发病后7天内),病人是传染源,要特别防止蚊虫叮咬病人(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避免病毒通过蚊子继续传播给其他人。这是阻断社区传播的关键!

13.问:社区和政府需要做什么?

答:加强监测: 监测病例和蚊媒密度。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社区人员可以组织动员居民、楼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以及物业人员开展蚊虫孳生地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清除积水。

蚊媒控制: 在疫情发生时或蚊媒密度高时,由专业机构在重点区域实施环境治理和安全的灭成蚊措施(如空间喷洒)。

健康教育: 持续向公众宣传防控知识。

病例管理: 确保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防蚊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