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站在石首市久合垸乡新字岗大堤上放眼望去,眼前的绿色稻田与粼粼碧水交相辉映,犹如一幅镶嵌在大地上的生态画卷。
久合垸乡航拍资料图
久合垸乡被长江支流藕池河及藕池河支流团山寺河两条河流环抱,堤垸的安全关系到久合垸乡及下游湖南省华容县、南县5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里就是当年出险的地方。”久合垸乡四级调研员谢修坤指着一处堤脚的小土包告诉记者。
时间已经过去了27年,如今江河安澜,早已看不出当年洪水的凶险。但在谢修坤心中,1998年的那个夏天,湘鄂军民一道筑人墙、挡洪水、保家乡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1998年8月8日上午9点,有巡堤查险的村民发现,新字岗堤距堤脚一米处发现特大浑水漏洞并报警。
时任久合垸乡人大副主席的范大荣赶到现场时发现:这个大漏洞周边还有近20个直径在2厘米至6厘米不等的小漏洞群,如不及时处置,随时可能酿成溃口性险情。
范大荣迅速向领导汇报,乡防汛指挥部随即启动险情处置预案,决定内以围井三级砂石导滤,外用油布封口,赶筑外撑帮。
时任新字岗村主任的赵声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只用了不到半小时,久合垸乡党委、政府就组织了200余名名突击队员和2000余民工赶到抢险现场。几百名解放军指战员也乘着军车风驰电掣赶到了新字岗。
当年发生险情的地方
新字岗堤段沙质较重,浑水漏洞出水愈来愈猛。风急浪高,眼看漏洞险情大有扩展之势。久合垸乡宜兴场村副主任何谋先当时是一名突击队员。他回忆,危急之时,解放军“铜墙铁壁英雄连”的战士和久合垸乡的突击队员,扯起宽大的油布跳进水中,踩实油布填堵漏洞,搭起人墙,用身体抵挡激流,减缓洪水对大堤的冲击。
久合垸的险情还惊动了邻近的湖南省华容县和南县,他们迅速组织邻近石首乡镇的民工2000余名,搭载500吨粗砂、卵石乘船赶赴新字岗险段,与久合垸军民联手抗洪。最终,湘鄂军民经过17个小时的拼死奋战,成功保住了大堤。
昔年血肉筑长堤,今朝生态美家园。当年抗洪抢险的新字岗堤下,如今是久合垸乡优质稻米和油菜“一菜两用”两个主导基地。目前,该乡正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整合鱼塘虾塘、果蔬采摘园、生态农庄等资源,打造集劳动研学、采摘垂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文旅目的地。同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探索实践“龙头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抗洪精神的伟力,在于将“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久合垸乡党委书记方晟说,全乡上下将铭记抗洪精神,立足“果蔬之乡、生态家园”的目标定位,以“五美”共建为抓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石首建功支点建设贡献久合垸力量。(记者:车荣华;编辑:袁俊峰;责编:段植兰;审核: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