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荆州养犬管理条例》,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提出来。”6月18日,在石首市桃花山镇易龙湾民俗文化村说事议事亭内,桃花山镇立法信息员秦文涛组织了15位社区居民,就《条例》修改征集意见。
“犬只伤害他人的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养犬管理区域如何划定,农村养犬是否划入区域管理范围”居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大家提出的建议也被带到了桃花山镇基层立法联系点。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主阵地。石首市基层立法联系点有两个,分别是市检察院和桃花山镇,由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确立。联系点架起了民意“连心桥”,畅通了立法“直通车”。
据了解,像易龙湾民俗文化村这样的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两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市共设立23个,覆盖行政部门、乡镇村社区、重点企业、城市公园、少数民族基层社区。市人大常委会还聘请了51名立法信息员参与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涵盖人大代表、法律专家顾问、村社区干部、基层群众、少数民族代表等,并定期开展培训。
一条条“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截至目前,市检察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就23部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归纳梳理形成意见建议733条,在探索和实践中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了基层智慧和力量。”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涂近远说。
同时,市检察院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打造“1+3+1”工作体系,明确:第一个“1”,即在市检察院设立“两厅一室一站”主阵地,设立刑事、行政、民事、公益诉讼等6个立法调研小组;“3”即建强信息员、专家顾问团队和咨询委员会“三支队伍”,在全市范围内设立19个具有代表性的立法联系单位和立法信息采集点,覆盖7个行政部门、6个乡镇办区、8个村社区、3家重点企业及1个少数民族基层社区,形成立法联系点“由点及面”的工作架构和运行机制;第二个“1”,即开发“民声一点通”线上征集立法意见小程序,设置立法意见收集专栏,方便群众对立法建议一键填录反馈,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集的便捷度,实现立法征询“24小时不打烊”的高效互动。
桃花山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则推行“八步工作法”,即接受征询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前期宣传解读、开展意见征求、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初稿、听取专家意见、完成报告上报、做好档案整理,建立全链条运行机制。
此外,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基层治理的场所。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桥梁纽带作用,将立法和普法有机融合,将立法征询融入普法宣讲,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100余场次,让广大群众在学习法治知识的同时真正了解到立法工作在维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立法和基层法治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实现了群众参与立法与全民守法普法的良性互促。
另一方面,强化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或行业代表积极参与立法前期调研、草案讨论、意见征询等各个环节,并通过代表定期走访、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听取立法意见,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立法联系点+代表履职平台”融合共建、成果共享模式,将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提交上去。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和民生实现了有机融合。在立法征询过程中,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立法信息前置,聚焦民生小切口,关注治理大问题。在居民议事会、党建联席会、代表接待日等活动中,立足于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广泛了解发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立法征求意见的前期调研奠定良好基础,推动立法联系点建设与民生改善、社会治理融会贯通,让老百姓成为法治建设的最终受益人。(记者:张红芳;编辑:袁俊峰;责编:陈怡憬;审核:后雨晴)